译书连载:毛泽东最后的革命(十六)
核心提示:在为数不多的“文革史”研究中,哈佛大学出版社于2006年出版的《毛泽东最后的革命》是必读书目。我们会连载本书的部分章节,在连载结束后,会提供全书的下载方式。
【本书原版封面】
反应
党的一些干部觉得《五一六通知》起草者对彭、罗、陆、杨按上的“反党”罪名难以服人。有人立刻开始担忧谁会成为下一个。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党委书记在国外旅行时,提到“老朋友”(他喜欢这么叫)彭真遭到清洗的消息,他的反应时:“我们也不安全。”有人要求那些精通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人物给出令人信服的解释。即便是在中共中央党校——全国各地的高级干部济济一堂,提高他们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水平的地方——也有人认为给这些党的高级干部扣上这样的罪名在字面上难以理解。校长林枫告诉他们:“这是一个阶级问题,你们不能把注意力放在个人身上。阶级动力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
在党的干部们表示怀疑的时候,知识分子和党外杰出人士则惊慌失措。5月5日,中国科学院院长、文化界的大红人郭沫若在《人民日报》发表了一篇讲话,他宣称自己写过、翻译过的“几百万字” 拿今天的标准来讲……“应该全部把它烧掉”。5月下旬,中央统战部告知邓小平,在党外知识分子和8个“民主党派”中弥漫着“震惊、紧张、恐惧”的气氛。6月下旬,邓安排刘少奇在人民大会堂向那些地位显赫的“民主人士”简要介绍情况,帮助他们克服对于文革和清洗党内四大修正主义分子的焦虑。邓坚持说,从中共的立场来看,这次清洗是“正常的现象,健康的现象”。
刘少奇重复了林枫的观点,把垮台的四人几乎比作了妖怪,鉴于其后来的命运,这实在具有讽刺意味,他说:“从个人来说,是可以不搞了,但是从阶级斗争的观点来看,是正常的,不奇怪的,阶级斗争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他们为什么要搞,是他们的阶级要他们搞。”我们不清楚刘自己——更不用说那些知识分子——对于这种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官样文章是否觉得可信,但是至少它可以作为一种事后的解释进行兜售。更加难以解释的是怎么预先发现修正主义分子,既然他们“打着红旗反红旗,表面上是红旗,他们讲的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讲的是社会主义,搞的是资本主义的一套”。刘别扭的解说让修正主义分子成为了隐形人,虽然媒体在聒噪:修正主义分子不管伪装得多么巧妙,掌握了“毛泽东思想的望远镜和显微镜”就能识别他们。
“紧跟”主席
事实上,《五一六通知》不仅仅是甚至不主要是一份总结斗争胜利成果的文件,而是一份实际上指向了未来的文件。这一点毛在他亲笔添加的关键段落中已经有所表示。当时毛告诉陈伯达和康生,他是特别有意要让这些段落具有“鼓动性”。康向参加政治局扩大会议的与会者们做了怎样进行解读的提示。康在会议初的一天,代表林彪宣c称,“真正触及灵魂”的段落是文章的最后一段。毛亲笔写下的这一段是:
混进党里、政府里、军队里和各种文化界的资产阶级代表人物,是一批反革命的修正主义分子,一旦时机成熟,他们就会要夺取政权,由无产阶级专政变为资产阶级专政。这些人物,有些已被我们识破了,有些则还没有被识破,有些正在受到我们信用,被培养为我们的接班人,例如赫鲁晓夫那样的人物,他们现正睡在我们的身旁,各级党委必须充分注意这一点。
毛的心里想的是谁呢?奇怪的是,连毛身边的亲信也不知道主席所指的“赫鲁晓夫那样的”一个或几个身份。戚本禹在1967年4月说 道 :“甚至去年毛主席提出有的(赫鲁晓夫式的)人正在被培养为接班人,睡在我们身边,我们很多同志还不理解。”张春桥在1967年5月说道 :“运动开始的时候,对主席的话,只有少数人有模糊的认识,完全没有什么反响,特别是那一段‘例如赫鲁晓夫那样的人物,他们现在正睡在我们的身旁… … ’。当时我没有真正看懂。我只想到了彭真,没有完全想到是刘少奇。”1968年10月,即便是康生也坚持说:“当时我们也没有感到这指的是刘少奇。毛主席这一重要指示,我当时了解得很肤浅。”
事实上,只有毛才能“识别”修正主义分子,更准确地说,只有毛才能决定他们是何许人也。清洗“四大家族”是主席的一大妙招,但是在他指出他们的名字以前,没有人能确定他们是真正的目标。毛严守机密。就是把自己的长远目标透露给心腹亲信也有走漏风声的危险。他的计划一旦泄露一星半点,他要打算打倒的对象就可能先发制人。
毛的深藏不露导致了一个更为深刻的后果:在文革期间,毛的热忱的支持者们必须凭直觉感知毛要什么,然后去实现他们所确信的毛的目的。他们必须“紧跟”主席,有时候甚至可能超出毛的想像。基于上述理由,文革的幸存者们把运动最可恶的行为归罪于毛激进的同伙,是有一点道理的。但是,主席有意为之的含糊晦涩才是最终的原因。
(未完待续)
【本书原版封面】
反应
党的一些干部觉得《五一六通知》起草者对彭、罗、陆、杨按上的“反党”罪名难以服人。有人立刻开始担忧谁会成为下一个。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党委书记在国外旅行时,提到“老朋友”(他喜欢这么叫)彭真遭到清洗的消息,他的反应时:“我们也不安全。”有人要求那些精通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人物给出令人信服的解释。即便是在中共中央党校——全国各地的高级干部济济一堂,提高他们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水平的地方——也有人认为给这些党的高级干部扣上这样的罪名在字面上难以理解。校长林枫告诉他们:“这是一个阶级问题,你们不能把注意力放在个人身上。阶级动力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
在党的干部们表示怀疑的时候,知识分子和党外杰出人士则惊慌失措。5月5日,中国科学院院长、文化界的大红人郭沫若在《人民日报》发表了一篇讲话,他宣称自己写过、翻译过的“几百万字” 拿今天的标准来讲……“应该全部把它烧掉”。5月下旬,中央统战部告知邓小平,在党外知识分子和8个“民主党派”中弥漫着“震惊、紧张、恐惧”的气氛。6月下旬,邓安排刘少奇在人民大会堂向那些地位显赫的“民主人士”简要介绍情况,帮助他们克服对于文革和清洗党内四大修正主义分子的焦虑。邓坚持说,从中共的立场来看,这次清洗是“正常的现象,健康的现象”。
刘少奇重复了林枫的观点,把垮台的四人几乎比作了妖怪,鉴于其后来的命运,这实在具有讽刺意味,他说:“从个人来说,是可以不搞了,但是从阶级斗争的观点来看,是正常的,不奇怪的,阶级斗争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他们为什么要搞,是他们的阶级要他们搞。”我们不清楚刘自己——更不用说那些知识分子——对于这种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官样文章是否觉得可信,但是至少它可以作为一种事后的解释进行兜售。更加难以解释的是怎么预先发现修正主义分子,既然他们“打着红旗反红旗,表面上是红旗,他们讲的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讲的是社会主义,搞的是资本主义的一套”。刘别扭的解说让修正主义分子成为了隐形人,虽然媒体在聒噪:修正主义分子不管伪装得多么巧妙,掌握了“毛泽东思想的望远镜和显微镜”就能识别他们。
“紧跟”主席
事实上,《五一六通知》不仅仅是甚至不主要是一份总结斗争胜利成果的文件,而是一份实际上指向了未来的文件。这一点毛在他亲笔添加的关键段落中已经有所表示。当时毛告诉陈伯达和康生,他是特别有意要让这些段落具有“鼓动性”。康向参加政治局扩大会议的与会者们做了怎样进行解读的提示。康在会议初的一天,代表林彪宣c称,“真正触及灵魂”的段落是文章的最后一段。毛亲笔写下的这一段是:
混进党里、政府里、军队里和各种文化界的资产阶级代表人物,是一批反革命的修正主义分子,一旦时机成熟,他们就会要夺取政权,由无产阶级专政变为资产阶级专政。这些人物,有些已被我们识破了,有些则还没有被识破,有些正在受到我们信用,被培养为我们的接班人,例如赫鲁晓夫那样的人物,他们现正睡在我们的身旁,各级党委必须充分注意这一点。
毛的心里想的是谁呢?奇怪的是,连毛身边的亲信也不知道主席所指的“赫鲁晓夫那样的”一个或几个身份。戚本禹在1967年4月说 道 :“甚至去年毛主席提出有的(赫鲁晓夫式的)人正在被培养为接班人,睡在我们身边,我们很多同志还不理解。”张春桥在1967年5月说道 :“运动开始的时候,对主席的话,只有少数人有模糊的认识,完全没有什么反响,特别是那一段‘例如赫鲁晓夫那样的人物,他们现在正睡在我们的身旁… … ’。当时我没有真正看懂。我只想到了彭真,没有完全想到是刘少奇。”1968年10月,即便是康生也坚持说:“当时我们也没有感到这指的是刘少奇。毛主席这一重要指示,我当时了解得很肤浅。”
事实上,只有毛才能“识别”修正主义分子,更准确地说,只有毛才能决定他们是何许人也。清洗“四大家族”是主席的一大妙招,但是在他指出他们的名字以前,没有人能确定他们是真正的目标。毛严守机密。就是把自己的长远目标透露给心腹亲信也有走漏风声的危险。他的计划一旦泄露一星半点,他要打算打倒的对象就可能先发制人。
毛的深藏不露导致了一个更为深刻的后果:在文革期间,毛的热忱的支持者们必须凭直觉感知毛要什么,然后去实现他们所确信的毛的目的。他们必须“紧跟”主席,有时候甚至可能超出毛的想像。基于上述理由,文革的幸存者们把运动最可恶的行为归罪于毛激进的同伙,是有一点道理的。但是,主席有意为之的含糊晦涩才是最终的原因。
(未完待续)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