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版斯德哥爾摩症候群
原來,斯德哥爾摩症候群已在香港蔓延。
維基百科對斯德哥爾摩症候群的釋義為:斯德哥爾摩症候群'''又稱為'''人質情結'''、'''人质综合征''',是指[[犯罪]]的被害者對於犯罪者產生[[情感]],甚至反過來幫助犯罪者的一種情結。
另外,"研究者发现到这种症候群的例子见诸于各种不同的经验中,从[[集中营]]的[[囚犯]]、[[战俘]]、[[受虐妇女]]与[[乱伦]]的受害者,都可能发生斯德哥尔摩综合征。"
又,"美国[[联邦调查局]]的人质数据库显示,大约27%的人质表现出斯德哥爾摩症候群的症状··· 據心理學者的研究,情感上會依賴他人且容易受感動的人,若遇到類似的狀況,很容易產生斯德哥爾摩症候群。"
放諸香港,若將建制中的統治階級代入綁匪角色,及將普羅港人代入人質角色,現下不少難解怪現象即變得可解了。倒如何以民調一再顯示不濟如董華、不堪如曾權、不是若梁芵仍有一定人數支持等現象。而我們可稱這種現象爲"香港特區症候群"(簡稱"港特症")。
試問,一個失常的社會,其成員又怎可能全部皆百分百正常。正如一個病人,他身體的細胞不可能全部皆處於正常狀態。而要治病,就先要找對病因,方可對症下藥。同理,要給社會對症下藥,就得先對人民心理有所瞭解。可是,現今人們往往誤將心理視爲一種靜態的精神狀態。須知,所謂心理,並非純屬一種狀態,而實在是人對處境的內心對應。所以它可以隨人的意識/見地改變而改變。以一個爲甲而設的驚喜派對爲例,甲可以由一秒前的驚轉變爲一秒後的喜,由此可見,心理與其說是一種狀態,倒不如說是一種對應,否則相對靜態的所謂狀態又怎可能於一秒間由驚突變爲其相反的喜呢!
回看本港,普羅港人亦身處有如人質的處境般受綁匪脅持而又無路可逃,於是部份人就產生一種反過來依賴綁匪的心理。所以問題的癥結正在於港人(以至世人)欠缺一份可共創的願景,從而脫離絕望的心態。其實世人也自2008年金融風暴以來,一直尋覓能打破困局、破歪立正的願景-使命(Vision-Mission),而這是半出於實踐半歸於心理的需要。
要言之,使命(Mission)之達至,除了須以願景(Vision)爲導向外,還有賴心志(Passion)之推動。(此三者,簡稱MVP。它們是我們共創未來所須兼顧的三大維度。)故我們也須於開創未來的歷程中認識自己以至持份者的心理/心志,進而調適之。此即知彼知己之理也。
最後,就願景有一點補充:我於上文"2012/12/21是末日抑新開始?"曾指出,人若欠缺願景,自趨向保守甚至反動。要補充的是,保守者以至反動者其實亦有其願景,只不過保守者的願景就是保持現狀,而反動者的是重返那所謂美好的往昔罷了。由此可見,願景實在是人的不可或缺的需要,雖則它可能只是粗糙、迷糊的景象。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