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棨禧:哀悼亞視 !
天作孽,猶可違;自作孽,不可逭。近日要求政府盡快批出免費電視牌照的呼聲高漲,正是因為大家再也忍受不了亞視的「自殺式襲擊」。「關注香港未來」集會上, 王征醜態百出,bad taste又財大氣粗。筆者已少看電視,但我樂於承認,我是亞視的lifelong fan,如今妖邪當道,不免心酸。
縮皮劇集 戲味盎然
1982年秋天,邱德根入主麗的,易名亞視。我和母親在同年夏天來港,算是首批獲發單程證的內地家眷。三年後,父親買了電視。我無零用,朋友不多,雙親忙碌,於是終日看電視。那是人生品味開始模塑的階段,而我和父母一樣,總是捨無線而就亞視。
1986 年,亞視推出重頭劇《秦始皇》。他們北上取景,戰爭場面粗糙,然而老薑始終夠辣,徐二牛任武指,務實又有心思,世上無難事。演員未必最有名氣,但老戲骨用心演繹,光芒四射。雖然劇本混雜大量野史,情節良莠不齊,但絕對拍出民間傳統戲劇的質感。
除 卻《秦》劇,改編古龍小說的武俠劇也是亞視亮點。先有《傅紅雪傳奇》,後有《九月鷹飛》。亞視的武俠劇場面冷清,但與古龍小說的寂寞分外匹配。古龍不若金庸,他無「俠之大者,為國為民」的包袱,只喜歡營造奇詭,以聰明的對白側寫浪子散漫的生活。《九》的場面多是地牢、廂房、海邊、山涯,有時兩三人對話,更多時候只見劉松仁的葉開形單隻影,孤獨往返。對於還是小孩的我,亞視拍出來的武俠精神,是令人嚮往的自由,一個無須為口奔馳、亦無須背負家國使命的古代中國。
亞視 董驃 賽馬 三位一體
亞視回憶,當然少不了董驃、熊良錫兩叔侄主持的賽馬直播。八十年代的賽馬形勢較簡單、賽果較正氣,驃叔亦常為普羅馬迷仗義執言。走位評述由資深馬評人第一擔任,緊湊得來穩重、有class。如今驃叔和第一都相繼過身,賽馬在小巿民心中的地位亦被足球賭博取代,更反映亞視的沒落,意味了一整個時代的結束。
話說回頭,其時賽馬直播後尚有德國聯賽精華,由林尚義專業評述。當時足球節目並不賺錢,無線只肯撥出明珠台週三黃昏時段,象徵式播放英格蘭聯賽精華,敷衍球迷。相對下,亞視不但取得英國足總盃和1988年歐洲國家盃的直播,更在1990年意大利世界盃中,推出球賽途中不插播廣告的新猷,打破無線慣例,造福球迷。因為亞視,我有幸見識過史特加時代奇連士文的英姿,更在電視機前目睹了希斯堡路慘劇。那幾年「吊癮」 的足球閱讀經驗,絕對是成長的啟蒙。
踏入九十年代,林伯入主亞視,亞視的風格更進取。《今夜不設防》由黃霑、蔡瀾、倪匡發板,配以明星嘉賓,一面飲酒一面做節目,比洪羅拔 以夜生活為號召的《活色生香》更豪放。八點檔《開枱》則找來劉志榮、陳寶蓮和簡而清任主持,讓雀精鬥甩牌拼章法,正合佐膳;九半的《開心主流派》發掘了林敏驄和曾志偉的無厘頭組合,《龍門陣》更捧紅了鄭經翰與黃毓民兩大名咀。連續劇方面,韋家輝過檔數年,創作《還看今朝》;陳木勝也跳槽,執導《勝者為王》系列。亞視的形勢儼然是小陽春。
到了千禧前夕,我已在大學,不怎麼看電視了。今天大家談得最熱切的《殭屍》系列、《縱橫四海》,乃至《百萬富翁》,我都無緣收看。然後林百欣賣盤、過身,亞視年年換老闆,連藝員部也解散了,慢慢變了笑話。
親中從來是part of the game
回想起來,喜歡亞視多少賭氣。小學與鄰座同學閒話家常,總有爭執。她喜歡煮餸睇李太,我話方太;看劇集分歧最大,每次都吵得 面紅耳熱。如今當然明白,這是文化認同。亞視雖然落伍,但始終草根庶民,也更貼近廣東傳統文化;戲劇設計亦少中產角色,至少沒有無線《壹號皇庭》《妙手仁心》那種專業人士集體幻想系列。於我,這是親切。
有 朋友嫌棄亞視親中,我看這無關宏旨。他們是「一路走來,始終如一」。八十年代拍劇題材︰秦始皇、武則天、西施、貂嬋、濟公、哪吒,簡直是國民教育電視。老闆方面︰邱德根是全國政協,林伯是港事顧問。培育過的明星︰黎明、張敏、楊恭如,來自祖國,心繫祖國。藝員方面︰劉志榮乃民建聯中常委,連李道洪、麥翠嫻等,也分別是安徽和番禺政協。容我公平點說︰從1982年麗的變賣開始,亞視已是根正苗紅的建制派。
查王征近日的歇斯底里,實乃自取其辱,進一步吸引媒體聚焦亞視醜聞,榨取亞視的最後一滴血。我輩中坑粉絲,即使欲哭無淚,也顯得多餘。記憶總是美化過去︰細說從前,不為懷緬,只意在向一眾亞視藝人致謝,並梳理我的中國認同。
曾幾何時,大家覺得亞視老土,我則覺得亞視勝在老土。日前重看甘國亮在《亞視百人》訪問梁淑莊的片斷,二人談到已逝世的劉志榮,悲從中來,互相安慰。這就是亞視為何永遠活在我心裡的秘密,也是我對兒時那個已然消失了的中國,最是腼腆的消費與救贖。
原文載於《信報》-時事評論-「文化論政」-2012年11月30日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