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杰:《纽时》报道打破民众幻想

余杰:《纽时》报道打破民众幻想
(博讯北京时间2012年10月29日 转载)  
     十年前,我的好朋友、记者昝爱宗编辑了一本探讨新闻自由的书,名为《第四种权力》。此书刚刚出版就被中宣部查禁,出版社总编辑遭免职。此后,「第四种权力」被列为「一级敏感词」。     
    自今年初王捕头夜奔美领馆、西南王身陷刑部狱、温丞相收拾战利品之后,西方媒体对中共你死我活的内斗兴趣盎然,天天都是头版报道。中国的官媒当不了「第四种权力」,大洋彼岸的外国媒体便来客串一把──《纽约时报》以一篇长篇报道揭露温家宝家族的隐秘财富,真有当年报道水门事件将尼克逊总统拉下马的豪情壮志。   
    其实,《纽约时报》的报道中,「独家」的内容并不多。关於温家宝的夫人、儿子、弟弟等人坐拥万贯家产的细节,我在三年前出版的《中国影帝温家宝》一书中已有详尽的披露。这一次,《纽约时报》的报道中让人眼睛一亮的新资料是:温家宝九十岁的老母亲,名下有一亿两千万美金的财富。   
    温家宝已故的父亲是一名谨小慎微的中学老师,温家宝多次在公众场合宣扬自己是「穷人家的孩子」。他们家族似乎并无经商的天赋,那么,不知温老太太的财富从何而来?温老太太有股神巴菲特的天才,还是像乔布斯那样发明了苹果电脑?   
    中国人天生就有清官情结。世上本无清官,清官梦多了,伪清官便应运而生。从朱德的扁担到周恩来的衬衫,再到温家宝的破鞋,堪称中共廉政教育之三大法宝,不仅可以存入中国革命博物馆,还可以送到香港廉政公署的大堂展览,让曾荫权之类的贪嘴官吏自惭形秽。   
    然而,《纽约时报》的报道惊醒梦中人。温家二十七亿美元的财富,若换成百元人民币大钞,可以堆多高呢?以一百万为一米计算,温家的财富可以堆成一万七千米高的金山。世界上最高的迪拜塔仅七百米高,温家的金山相当於二十五座迪拜塔那么高。如果把这座金山与那双缝缝补补的破鞋放在一起,对比何等鲜明!   
    当然,温家宝家族的贪腐未必高於中共首脑们的平均水准,江泽民、李鹏、朱鎔基、胡锦涛们也许有更加惊人的数字。但是,温家宝绝对不是人们一厢情愿地想像出来的清官,也不是真心实意的改革派。《纽约时报》的报道刚一发表,其网站就被封锁,外交部发言人用嫺熟的口吻说,这是敌人的「抹黑」,有着「不可告人的目的」。   
    显然,温家宝不是一名弱势总理,他发动反击的时候毫不手软──两年前,对我施加酷刑的秘密员警就宣称,是温家宝直接对他们下达命令,「这就是你攻击总理的下场」。   
    为了揭穿皇帝的新衣,我险些付出生命代价。而比批判温家宝更重要的,是打破民众的青天幻想,唤醒每个人的公民意识。   
    余杰
    旅美中国作家   
    文章来源:苹果日报
   

   
纽时踢爆温家宝,老虎头上拍苍蝇?
来源:美国之音
华盛顿 — 纽约时报有关了温家宝家人财富的报道,引发各界争论,以及中国外交部的批评。   
    不过纽约时报不是第一次面对抹黑诽谤的指称或来自政府的压力。针对纽约时报有关温家宝家人巨额财富的报导,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批评纽约时报"抹黑中国,别有用心"。中国同时封锁了纽约时报的英文网和中文网,并删除相关的微博。   
    不过网上依旧有许多网友讨论,有人批评这是西方媒体故意抹黑,也有人说即使真是抹黑,被抹黑的也只是温家宝,温家宝并不代表中国。还有网友说,纽约时报在美国本土也照样批判美国政府和官员,何来抹黑之说。   
    *纽时爆美国政府内幕*   
    纽约时报几十年前之前曾经陷入与美国政府的诽谤官司,但这宗法律案件最终反而确立了当今新闻自由的原则。   
    纽约时报在1960年3月20号刊登了一个全页广告《倾听他们的声音》,广告内容是为了美国民权活动人士马丁路德金博士(Dr. Martin Luther King)募款,当时他正在与阿拉巴马州进行伪证罪的官司。不过广告当中部分有关阿拉巴马州蒙哥马利郡官方有关于使用警力对付民权人士的说法,与事实不符,例如:"逮捕金博士7次",而实际上是4次。虽然广告当中没有提及姓名,但蒙哥马利郡的公共安全官员沙利文认为这是针对他个人的诽谤及抹黑,所以状告纽约时报。   
    阿拉巴马法庭判处沙利文胜诉,但在1964年3月9号,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判决纽约时报胜诉。联邦最高法院认为阿拉巴马法院缺乏对联邦宪法第一修正案以及第十四修正案所赋予的言论自由、新闻自由的保障,并且认为为了保障新闻自由,政府官员不得单纯因新闻报导中的内容,有与事实不相符的部分,而提出诽谤起诉,除非能够证明媒体报道存在着"真实恶意"(actual malice)。这项判决奠定了日后媒体新闻自由的原则。
    此外,在1971年,纽约时报取得美国国防部1945年到1971年期间有关越战的内部资料,并且刊登系列文章,名为"五角大楼文件"。这些报道对于美国政府以及当时的美国政治人物产生负面影响。当纽约时报刊登了头三篇之后,当时的总统尼克松下令禁止其继续刊登该系列文章。纽约时报认为这违反新闻自由,于是将美国政府告上法庭。1971年,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对于《纽约时报公司诉美利坚合众国》一案作出裁决,认为基于宪法第一修正案对于新闻自由和言论自由的保障,纽约时报胜诉。
        *信息自由与人民知情权*   
    纽约时报的报道当中,大约刊登了原五角大楼文件的5%。这份文件直到2011年都属于机密文件。基于美国的《信息自由法》(Freedom of Information Act),德州大学在1983年将纽时未刊登的文件公开,位于华盛顿的非政府组织"国家安全档案"则在2002年将其余文件全文公开。   
    中国也有信息公开的法律。中国国务院在2007年4月公布,于2008年5月1号生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公开条例》。   
    事实上,纽约时报《总理家人隐密的财富》一文的记者巴尔沃萨在10月26号另行起文,说明之所以能够完成有关温家宝的这篇报道,就是因为中国在追求经济成长以及外国资本的同时,成立许多政府代理部门来纪录政府机构以及私有企业的活动,而上述报导的内容就是纽约时报就是从这些机构取得上千页的企业文件,并且交叉比对这些纪录所得。不过巴尔沃萨还说,中国最近开始缩紧这些信息的取得,部分原因是因为许多企业腐败丑闻,也因为媒体开始关注如薄熙来等政治人物的亲属资产。

阅读更多 » 信息来源


评论

热门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