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巴經營不善,不如執左佢

2012-10-17-0846

九龍巴士(一九三三)有限公司在11月29日正式向運輸署提交申請,加價8.5%,原因幾乎年年一樣,油價高企、工資及其他營運成本上漲和鐵路競爭等。近年新增的一個理由是區議會阻撓巴士路線重組,加上路面擠塞,令營運效率減少。這些理由重重覆覆,但似乎都經不起最基本的考驗。

油價高企、工資上升,這個不難理解。但為何同屬載通旗下的,剛獲延續專營權的龍運巴士,以及新創建集團旗下的城巴和新巴都沒有申請加價?難道這三間巴士公司又沒有受到這些因素影響?

Picture 1

鐵路競爭
不錯,九巴與其餘三間巴士公司的服務區域不同,在這十年內西鐵、馬鐵及將軍澳線開通,令九巴的乘客量下降17.5%。然而同期間九巴的車隊規模及行車里線也同樣分別縮減了12.5%(02年九巴有4,441部巴士,12年則有3,891部)以及13%。九巴說因為鐵路開通而令很多路線失效,令經營困難,「重組進展緩慢」,其實不盡不實。在新鐵路線開通之後,運輸署及九巴均會重組路線,削減一些路線及班次。以九巴近年常常指責的將軍澳過海線 690 及 692 為例,在將軍澳通車後運輸署已批准將原有的兩條過海線 691 及 693 合併為一條 692。過去一年運輸署亦容許 692 縮短服務時間(中環頭班車開早上十點),690P 下午回將軍澳的班次亦予以取消,帶來的虧損應該已經減少。

更要命的是,九巴是分別與城巴及新巴合營 690 及 692 線的,如果九巴要賴這兩條巴士線,為何城巴及新巴又沒有被這兩條路線拖跨?

城巴及新巴分別只擁有數百架車隊的規模,兩巴也要在港島與港鐵、電車及小巴等競爭,但兩巴也同樣獲利。按道理擁有更好「規模經濟」的九巴卻出現虧損,這其實是不是反映九巴的經營模式出現問題?

Picture 2

七成路線虧蝕
九巴在新聞稿中又表示,有七成路線虧蝕,要由其餘三成路線補貼。這個說法有取巧、偷換概念之嫌。巴士路線當然是自賺有蝕,因此政府才會以一組組路線交由巴士公司經營,以免巴士公司以盈利為目的,放棄一些無錢賺的地區,互相補貼,這是公共交通服務的基本運作邏輯。九巴故意提出一個不知從何而來的「用者自付的原則」,意欲挑起地區及乘客之間的矛盾,應予譴責。

九巴以路線作賺蝕分類也是有意誇大情況,一些客量少受蝕錢的路線,當然不會使用很多車輛,班次也疏落,例如觀塘往鯉魚門的 14C 線,只用車一部,班次 45 至 50 分鐘才有一班,虧蝕有限。九巴口中蝕錢的路線更可能包括一些只在平日開出數班的巴士線,例如每日只有兩班的 93M 線。相反一些客量多及有錢賺的路線,動軏可以派上三十至四十部巴士,例如往來大埔至觀塘的 74X 線。

九巴假如想認真向公眾解釋,那麼請九巴公開交代所有路線的賺蝕情況,讓公眾評理。

區議會阻住地球轉?
近來運輸署及九巴最常使用的一招,是指責區議會「阻住地球轉」,令很多巴士線無法重組。上文已提及其實新鐵路開辦之後,巴士公司其實已削減了不少路線及班次。之所以指責區議會其實更多是尋找稻草敵人,推卸本身的責任。

運輸署近年常常念念有詞說要「鐵路為主」,因此其巴士政策便是「最好條街無巴士」,提出的方案都是削減路線,要求乘客轉搭鐵路。巴士公司自然樂意配合,放棄一些無錢賺或盈利不多的路線。在這個情況下區議會反對其實相當合理,運輸署及巴士公司其實也可以強行取消路線,例如往來上水及佐敦的老牌路線 70 線,便是在沿途多個區議會反對下強行取消的。區議會只是諮詢機構,並無實權,在 70 線取消一事上,即使北區區議會出信譴責,也無補於事。

經營不思進取
其實區議會不是「咩都反對」,在重組路線上其實可以有雙羸方案,但這幾年九巴都不甚積極。以同樣經營將軍澳區巴士服務的新巴為例,有一條客量極少的路線 796B,新巴提議以開辦一條全新的往來將軍澳及沙田的 798 取代,便獲區議會支持。結果 798 大收旺場,多次加班。這便是雙羸及善用資源的合作方案。

最近運輸署及九巴似乎已開始妥協,最近觀塘區議會便通過了一個重組方案,同意取消 14C 線,換來一條快捷往來油塘及佐敦的 14X 線,這其實反而要得力於各個區議會努力阻止九巴只顧取消巴士線,不思優化的經營策略。

網上的巴士迷討論區一直有批評九巴的聲音,認為九巴不思進取,行車路線一成不變。網友對於城巴及新巴的評價便好得多,例如城巴開辦堅尼地城往來銅鑼灣 5X,成功搶走不少鐵路及紅色小巴乘客,亦可以以駛經快速公路收取較高的車資。新巴最近亦提議開設 18X 線,經海旁往來堅尼地城及筲箕灣。這些也是兩間巴士公司準備2014年西港島線開通前,爭取乘客的積極舉動。相反對面海的九巴,一直無視彌敦道及長沙灣道大量巴士塞巴士,自己塞自己,沒有構思一些採用西九龍走廊及西九龍快速公路,避過塞車熱點的新線。

不如交出專營權
九巴以財技分拆有盈利的業務,筆者早前已另文交待。九巴指今年上半年虧損1,520萬,翻查代理九巴廣告的路訊通,今年上半年盈利2,600萬。根據專營權條款,巴士公司的固定資產所產生的收入必須予以計算。如果嚴格執行,規定巴士公司必須自行經營廣告業務的話,九巴則理應獲利過千萬。

九巴專營權將於2017年屆滿,其實如果九巴無心經營,或是因為經營欠缺效率而長期虧蝕,應該提早向政府及公眾作表示,準備收回其專營權。九巴今年被傳媒不斷揭發其派出「鬼車」,以短途特別車當作駛完一個完整車程計算,其實已頗有當年中巴的影子。公眾不應亦沒有責任無止境為一間已不具效率的企業埋單。

其實香港也是少數沒有公營巴士服務的地區,假如巴士服務真的無利可圖,那麼倒不如由政府經營,由納稅人補貼。總好過現在雙重剝削,市民要承擔高車費,企業又要求「合理利潤」。

阅读更多 » 信息来源


评论

热门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