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梁振英的教育承擔「埋單計數」

IMG_5993

隨着曾俊華發表財政預算案,連同上月發表的《施政報告》,新政府未來的管治方向已基本定位。本文把梁振英競選時的政綱、上任後的《施政報告》、財政預算案三者放在一起,看看梁振英政府是怎樣看待教育的。

去年特首選舉時,梁振英的政綱對教育侃侃而談,有七大理念、五大分析、三大目標,以及二十五項承諾,涵蓋了幼兒教育、中小學教育及專上教育;到了《施政報告》,只餘下六段,不但對政綱內的承諾幾乎全沒回應,且對於教育界現時面對的問題隻字不提;而剛公布的財政預算案,共十七個段落,不但縮減了整體教育撥款(較2012-13的修訂預算減少12.4% ),更是藥石亂投,把錢都用在莫名奇妙的地方去。至於對教資會的撥款,則較2012-13的修訂預算減少了5.3%。

政策未見撥亂反正
在幼兒教育方面,梁振英在政綱明明白白寫明:「推行免費幼兒教育」、「在教育統籌委員會屬下成立工作小組與幼兒教育界的持份者,包括辦學團體、校長、教師和家長,共同研究具體實施辦法,考慮直接資助非牟利幼兒園和幼稚園的教師薪酬」。

但在《施政報告》卻變成「教育局正成立專責委員會,研究免費幼稚園教育的可行性,並提出具體建議,讓每位學生都有機會接受優質的幼稚園教育」;到了財政預算案,教育部分卻對推行免費幼兒教育隻字不提。當日競選時誇下海口的承諾一去不返,十五年免費教育成了空談。

中小學教育方面,梁振英的政綱承諾包括「減輕教師和學生的負荷」、「適量增加中學的行政支援/教師編制,讓教師有更多空間照顧學生和參與個人專業發展」、「有限度的小班教學」等等。

然而,到了《施政報告》,這些在競選時承諾過的已經完全消失;財政預算案在這情況下,更加沒有任何撥備。過去十多年的教育改革,令教師、學生都疲於奔命,教育工作的不穩定性增加,因為校本管理令教師的工作朝不保夕,這些都應該撥亂反正,可是新政府上任後,卻不見有魄力去把教育政策納回正軌。

大專教育方而,梁振英曾提出要檢討教資會的角色,並明言「為年青學者提供更多研究機會,也鼓勵學者多關心社會事務,並參與政策和應用研究」,這些在《施政報告》及財政預算案都沒有觸及;更甚的是,過往由中央政策組每年撥款2000萬元,並由研究資助局負責審批的「公共政策研究計劃」,也由中央政策組收回,根本就是與梁振英自己在政綱提出的背道而馳。

與此同時,財政預算案卻突然提出要資助「尖子」入讀海外知名大學的學位或師資培訓課程,並為此額外向「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獎學基金」注資4.8億元,獲獎的同學須承諾學成回港至少擔任教師兩年。本來,吸引社會上的傑出年輕人擔任教育工作是好事,梁振英在政綱也提出「在社會上推動尊師重教的風氣,吸引優秀人才加入教師行列」,但「吸引優秀人才加入教師行列」,是需要社會有「尊師」的風氣。問題是香港有這樣的風氣嗎?

香港這個社會過往對於教師都很尊重,有尊師的風氣,但今天社會如何看待教師?不少家長抱持的是消費者心態,加上政府也帶頭不尊重教師,不視教師為專業,試問在這樣的環境下,怎樣可以吸引優秀的人才加入教師行列?只是增加一筆獎學金肯定做不到。

競選承諾肯定落空
還有一個更大的問題是,為什麼要資助「尖子」到海外留學?難道本地大學都不能培養出好教師嗎?而且在現時「縮班」、「殺校」的現實環境下,有經驗的老師尚且難覓教席,那麼那些獲得獎學金的「尖子」如何回來找工作?政府為他們預留教席嗎?很多很多的問題,可以見到政府對於現時教育的生態根本不甚掌握;這項措施卻肯定會令教育職場生態更扭曲,不一定能吸引人才加入教師行列。

教育界早在去年特首選舉時已要求所有候選人當選後,千萬不要再找外行人領導教育界,當時的三位候選人都表示贊同,可惜最後梁振英找誰來當教育局局長?梁振英曾說他的首份《施政報告》是一份未來五年的施政藍圖,當日競選時對教育界的承諾,由是觀之,幾乎肯定落空。

埋單計數,梁振英對教育的所謂「承擔」不過是蕭規曹隨而已,本地教育生態不會因為新政府上任而得到改善。

(本文刊於「信報」,2013年3月2日)

圖為編輯所加。

阅读更多 » 信息来源


评论

热门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