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家宝薄案出力,习近平或投桃报李

温家宝薄案出力,习近平或投桃报李
——再别温家宝

随着两会在京召开,中国迎来新的领导班子,胡锦涛和温家宝将总台前转向幕后。胡温组合的十年,中国经历了很多,也改变了很多,对于这些改变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只能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欢迎各位留言交流!



胡温既然是一个组合,咱们就先从胡锦涛说起。作为党政军的一把手,稳重是他给世人留下的对深刻的印象,以能力而言,胡锦涛稳重得趋于平庸。坊间早有传闻,当年邓小平正是看中了胡锦涛的稳重,才将他钦点成为江泽民的继任者。可能是随着他在中国政坛摸爬滚打数十年后,经历多了,历练深了,慢慢的胆子可能也就小了,加上胡锦涛本人身体并不算太好,这些客观因素,也许束缚了他的野心和能力。
放眼世界,中国这十年的飞速发展也应该算得上国力发展的佼佼者,但胡锦涛的稳重也让中国丧失了更多的发展机会,也导致中国在外交上失去有利时机。胡锦涛的稳重不是错,面对一个偌大的国家,稳重无疑是较为妥善的选择,毕竟"治大国若烹小鲜",风头太劲必然后劲不足,但随之产生的副作用导致了中国社会转型迟滞,加剧了社会矛盾等等很多棘手的问题。
不过我认为胡锦涛为人看似保守,实则精明,一个人的缺点往往就是他的优点,胡锦涛恭逊,清廉的作风,为他也赢来了不少的好名声,尤其十八大之后的"裸退",更是博得"高风亮节"的美誉,另外还有薄熙来一案,胡锦涛的态度一直颇为暧昧,人们一直在声讨温家宝,但胡锦涛作为中央领导,如果不是他授意,习近平怎么可能,亲自带领办案人员,对时任重庆市委书记的薄熙来宣布"双规"决定。
胡温毕竟是同荣辱,共进退,所以说胡锦涛这十年过得并不轻松,而他的得力搭档温家宝的十年就更不容易了。39321286749080562wwwwww
温家宝主政十年,一路走来坎坷艰辛,是个颇有争议的人物。国人之所以对温家宝有争议,无外乎三类原因:首先,温家宝上台之初,许给国人一个美好的承诺,但十年过去了,现实和梦想的巨大反差,反而拖累的自己,留人话柄。
其次则是他呼吁政治体制改革。有太多的关于温家宝呼吁民主权利的文章和报道,见诸互联网,结果如何?温家宝的奔走疾呼并没有在中央发挥多大的作用,非但如此,温家宝还因此树敌颇多。中央的支持不够,反衬出他的势单力薄,政敌环伺的窘境。
温家宝应该深知目前的中国,不可能真正搞政治改革,用温家宝自己的说,就是要唤醒民众。单就推行民主改革这方面而言,温家宝这十年可谓"劳苦",但并不"功高"。温家宝的奔走疾呼,没有的得到中央的回应,直接结果就是国人认为温家宝只说不做,还赠送他给一个"影帝"称号。温家宝是不是有点委屈?我认为,胡锦涛的保守和稳重,让中国的民主改革动力不足,这是诸多原因当中最重要的一个,即便温家宝手眼通天,没有胡锦涛的首肯,这个改革无论如何也不可能顺利开展。
我们试想,倘若中国的这个十年中没有任何政治体制改革的声音,没有民主自由的呼喊,只有薄熙来的唱红打黑的声音,和以恶制恶的手段,胡锦涛这样一个本来就保守的人,会不会受薄熙来的影响?"个人山头主义"如若蔚然成风,与中央分庭抗礼,中国又会成什么样子?
因此我以为,温家宝这十年,坚持不懈的呼吁政治体制改革是他主政十年的最大功劳,而且用最恰当的机会把唱红打黑的薄熙来搞下台,重新平衡了中国的政治杠杆,温家宝堪称居功至伟。当然,薄熙来的倒台也并不完全是温家宝一人之意,胡锦涛、习近平等都是推手。温家宝只是发挥了自己的最大能力——正是温家宝这十年总理任内不遗余力的呼吁政治体制改革,并最终促使薄熙来的垮台。
唤醒国人的民主意识,这将有利于未来中国的发展,而且也客观的为习近平将来的政途扫除薄熙来这一巨大障碍。习近平会不会投桃报李,为此对于温氏家族涉贪一事既往不咎呢?!

阅读更多 » 信息来源


评论

热门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