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耀邦,温家宝的政坛伯乐(图)

温家宝能有今天的政坛地位,和胡耀邦密不可分,正是这位"伯乐",相中了温家宝这匹"千里马"。

上个世纪80年代初对于中国许多中层干部是令人兴奋和难以忘怀的。那时干部队伍的"四化"(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浪潮,拍打着曾在文革中上下流动的众多年轻人。

1985年春天,温家宝被任命为中共中央办公厅副主任。而他的直接领导是王兆国,时为办公厅主任。

"胡耀邦选干部不任人唯亲,他很重才干。1985年前后,他特别委托中央组织部考察干部,主要是省部级干部,希望物色到中央办公厅主任的合适人选。当初我知道的挑选标准有四个:副部级以上、年轻、学历较高和有才能。"2002年2月27日,一位曾在中共中央办公厅工作近10年、作为温家宝直接下属4年多的人士说,"中组部考察时,发现他各方面才能很全面,人品也好,而不仅仅是个只懂技术的干部。"

经过几轮筛选,那次选拔只留下三个干部,其中之一就是温家宝,另一个是吴邦国,时为中共上海市常委。还有一位吉林省的高级干部。

1984年,中央让他们三人参加了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的准备工作,特别是文件起草、组织协调等,职务是大会副秘书长。"这实际上是对他们的考察。后来中组部向胡耀邦提出温家宝和吴邦国两个候选人名单,在征求所在单位意见时,上海领导表示希望吴邦国留在上海发挥更重要作用,而在问到地质产业部意见时,部领导和党委表示服从中央安排,并为本部能为中央输送高级人才而自豪。"这位曾在中央办公厅工作的人士这样告诉记者。

1986年,中央任命王兆国为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而温家宝接任王的职务,成为新中国成立后继杨尚昆、汪东兴、姚依林、胡启立、乔石和王兆国后的第七位中共中央办公厅主任,踏出了在中国政坛坚实的一步。

而温家宝也对这位自己的政坛伯乐念念不忘。在2010年4月15日,温家宝曾在《人民日报》发文《再回兴义忆耀邦》,回忆起当年在贵州与胡耀邦相随的日子。温家宝写道:"我亲身感受着耀邦同志密切联系群众、关心群众疾苦的优良作风和大公无私、光明磊落的高尚品德,亲眼目睹他为了党的事业和人民的利益,夜以继日地全身心投入工作中的忘我情景。……

"1987年1月,耀邦同志不再担任中央主要领导职务后,我经常到他家中去看望。1989年4月8日上午,耀邦同志发病抢救时,我一直守护在他身边。4月15日,他猝然去世后,我第一时间赶到医院。1990年12月5日,我送他的骨灰盒到江西共青城安葬。耀邦同志去世后,我每年春节都到他家中看望,总是深情地望着他家客厅悬挂的耀邦同志画像。他远望的目光,坚毅的神情总是给我力量,给我激励,使我更加勤奋工作,为人民服务。再回兴义,抚今追昔,追忆耀邦。我写下这篇文章,以寄托我对他深深的怀念。"

可以说,没有胡耀邦当年的赏识与提携,就没有温家宝的今天。

温家宝最为经典了历史瞬间:

http://bbs.people.com.cn/postImages/F0/43/94/BC/1361240626364.jpg

阅读更多 » 信息来源


评论

热门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