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称正确处理诱发群体事件利益矛盾事关改革成败

媒体称正确处理诱发群体事件利益矛盾事关改革成败
(博讯北京时间2012年4月30日 转载)


来源:光明日报
(博讯 boxun.com)
博讯转载者按:转载此文,只起到传递信息的作用,博讯未必赞同其观点。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民内部利益矛盾日益凸显,引发的群体性事件不断增多,成为影响我国政治稳定和党的执政安全的重要因素。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的长期历史任务,是在发展的基础上正确处理各种社会矛盾的历史过程和社会结果。"在新形势下,如何正确处理诱发群体性事件的利益矛盾,事关改革成败和经济社会持续繁荣。我们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正确处理诱发群体性事件的利益矛盾,从根本上、源头上消除群体性事件发生的土壤和条件,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坚持科学研判,不断增强防范能力。从总体上看,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大多数是利益矛盾激化的结果,但是并非所有的利益矛盾都会导致群体性事件。利益矛盾是难以避免的,但群体性事件是可以防范的,即使出现,也可以引导它向良性方向发展。因此,正确处理诱发群体性事件的利益矛盾,首先必须加强对诱发群体性事件的利益矛盾产生的原因和具体表现进行前瞻性研究,科学分析诱发群体性事件的利益矛盾的特点和规律,为党和政府科学决策提供参考。

诱发群体性事件利益矛盾的出现,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转型期人民内部矛盾积累、激化的结果。既有深层原因,也有表层原因;既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原因;既有历史原因,也有现实原因。我国新旧经济体制矛盾交织,是形成诱发群体性事件利益矛盾的历史根源;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和城乡困难群! 体客存在,是形成诱发群体性事件利益矛盾的直接诱因;政治体制改革相对滞后和网络舆论对政府权威带来的新挑战,是形成诱发群体性事件利益矛盾的社会成因;社会转型不良心态和多种思想观念并存,是形成诱发群体性事件利益矛盾的思想源头。只有客观地分析诱发群体性事件利益矛盾产生的原因和具体表现,才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找出诱发群体性事件利益矛盾的特点和规律,探索出妥善处置的途径,积极主动地防范群体性事件发生。

坚持以人为本,树立正确的利益观。马克思说过,"思想一旦离开利益,就会使自己出丑"。利益问题是客观存在的,是牵动人们的思想和行动的敏感问题。利益观是一个人对利益问题的立场和态度。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发展转型期,利益关系的调整与重构,导致不同社会群体的利益存在着较大差别,产生利益矛盾。部分社会群体受狭隘的平均主义利益观影响,对利益问题认识不足,容易引起价值观的冲突和心理的失衡,产生一些不正确的思想和行为,诱发群体性事件,给社会发展和稳定带来不利影响。近年来,一些个人、团体甚至极个别政府部门打着国家利益的旗号,非法侵犯人民群众合法利益引发的利益矛盾时有发生,诱发群体性事件逐步增多。因此,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利益观,是正确处理诱发群体性事件利益矛盾的关键环节。要大力提倡以人为本,正确认识个人、局部、眼前利益与国家、全局、长远利益的关系,使全社会形成尊重和保护个人合法利益的共识。灵活运用各种宣传教育手段,加强正确利益观的宣传教育,规范和引导不同社会群体的逐利行为。引导人们正确对待"先富"与"后富",努力消除"等要靠"、"仇富"等畸形利益观,从而积极主地创 造财富。要培养社会各群体的自立竞争意识、民主法制意识和开拓创新精神,增强其社会责任感,形成合法合理和公平公正处理利益矛盾的观念。特别是要适应我国经济社会结构和利益格局的发展变化,加强对马克思主义利益观的研究,进一步多维度审视和探究个体利益、群体利益与国家利益的关系,为正确处理诱发群体性事件的利益矛盾提供理论依据和决策参考。

坚持改革创新,全面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诱发群体性事件的利益矛盾最终导致群体性事件,关键是社会管理缺位、滞后,社会公平正义得不到合理合法伸张和有效维护。为此,要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积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建立健全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切实珍惜民力的决策机制,保证决策符合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和愿望。为此,要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健全申诉、信访、人民调解等制度,充分发扬民主,坚持依法办事,规范政府行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不断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积极培育和支持社会组织发挥作用,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全面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提升党和政府的公信力。各级政府部门尤其要建立健全分类管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构建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应急管理机制,形成科学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调处机制、权益保障机制,确保各种利益矛盾及时、有效解决,维护社会和谐稳定。要充分发挥社区、人民调解等组织的作用,坚持社会热点滚动排查制度,建立超前介入预警机制,引导人民群众采取合的方和程序反映诉求,提高危机管理和抗风险能力,避免矛盾和冲突在一些领域过度压抑、聚集甚至总爆发,减缓或者避免相关社会成员与政府直接对抗。当前尤其要在土地征用、城镇房屋拆迁、企业事业单位重组改制过程中,维护好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坚持发展是第一要义,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发展是硬道理。生产力不发达,社会生产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是利益矛盾产生的根源。当前的利益矛盾,大多数是发展中的问题,解决的根本途径在于加快发展。要始终坚持发展是第一要义,增加社会财富总量,增强综合国力,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尤其要改善低收入群体和贫困群体的生活状况,防止社会困难群体因利益受损而产生仇富、仇官和叛逆心理,参与或激化群体性事件。要按照党和国家的战略部署,统筹对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全面推进城乡一体化,规范市场秩序,推进人与自然协调发展,完善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构建实现全体社会成员共建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体制机制。要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完善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制度安排,通过经济、法律、政策等多种手段,逐步理顺不同社会群体在收入、财产拥有等方面的关系,并保持在一个相对公平、合理的范围内,防止因分配结构失衡而使利益矛盾激化,诱发群体性事件。要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把促进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优先位置,加快发展教育、社会保障、医药卫生等各项社会事业,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坚定不移地走共同富裕道路,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着力解决好人民最! 关心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湖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执笔:刘起军)

本文来源:光明日报

封从德:美国不可能交出陈光诚


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召开在即,已经受到美国驻华官员保护的陈光诚,将会为此次对话带来怎样的影响?中美政府对该问题的策略将如何?旅美民主人士、前“89学运”领袖封从德认为:美国不会交出陈光诚。

5月3日至4日,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即将在北京进行。4月29日,美国国务院主管东亚暨太平洋事务的助理国务卿坎贝尔提前到访北京,就陈光诚问题与中国政府进行交涉。

4月27日被证实于4月22日成功出逃的山东盲人维权律师陈光诚,据美国"对华援助协会"对外透露,已经处在美国驻华官员的保护之下,美国和中国官员正在就此进行谈判。早在上周三(4月25日),中国知名的维权人士胡佳已与陈光诚会面并对外发布了两人的合影,胡佳也告知媒体,确信陈光诚已经进入美国驻中国大使馆。

陈光诚因揭露山东当局"计生黑幕"被判入狱4年零3个月,2010年9月9日出狱后,临沂当局将其一家囚禁家中。陈光诚经过几个月的缜密计划,在一些营救者的协助下成功出逃,该事件引起的社会反响堪比"薄王事件",有评论人士认为,如何处理陈光诚事件,是考量温家宝人权承诺和奥巴马政府是否坚守人权价值的试金石。

"美国政府不敢放弃基本原则和人权价值"

目前旅美的民主人士、前"89学运"领袖封从德向德国之声表示,陈光诚目前所处的状况让人忆起1989年时的"方励之进入美国驻中国大使馆事件",中美两国重现"人质外交"状况。也因为中国刚刚发生"薄王事件",陈光诚事件将给中国政府提出考验:"温家宝一直高喊政改和保障人权,陈光诚将烫水山芋丢在他的手上。"

封从德认为陈光诚已经如艾未未一样,成为中国人权的符号性人物,美国在考量中美关系中经济利益和国家利益的同时,尽管奥巴马政府对华态度一直被外界认为软化,但美国政府应该不敢放弃其基本原则和人权价值:"我想可能会有接下来相当长的僵持状态,过一段时间到冷却状态之后,两国政府做出下一步的谈判或交易。我想奥巴马不可能把陈光诚抛出来交给中国政府,因为陈光诚是一位盲人,又关了和软禁了那么久,美国可以找个理由让他到美国治病,美国政府可能沿用90年代时的先例。"

他也认为目前中共当局处在非常敏感的时期,十八大即将召开,"薄熙来事件"又为政治带来诸多不稳定因素,在此压力下,中共当局有可能主动"示好"民众:"胡温不可能很强硬处理此事,接下来会找借口或台阶来下。非常可悲的事情,在中国争取人权、民主得借助国际平台。"

陈光诚营救者和家人被抓捕、传唤

27日上午11时多,参与营救陈光诚的网友之一何培蓉被警方抓捕,另外一位参与营救的行动者北京传知行机构的负责人郭玉闪也被控制中。

28日晚间,胡佳被北京国保带至通州中仓派出所24小时传唤,29间晚间他回到家中即向外界透露,国保对其追问:"陈光诚什么时候见到骆家辉的?"、"陈光诚见骆家辉时你在场吗?",国保还对胡佳表示:"郭玉闪和何培蓉没有事,你结束传唤应该会获得他们的消息。"

但据胡佳在Twitter微博上发布推文,到目前为止,外界依然无法和何培蓉、郭玉闪取得联系。

27日,陈光诚大哥陈光福被地方政府带走;陈光诚之母及妻子袁伟静的安全令外界担忧。陈光诚的侄子陈克贵在26日晚间对夜闯到家中的地方官员和不明人士,被迫防卫砍伤来人,其后报警但警察当夜一直未予出现,陈克贵因担忧被地方政府报复被迫逃亡;29日他电话告知外界,被一辆黑车追踪。律师刘卫国已经接受陈克贵妻子的委托,为其代理,滕彪、衣铁军、梁小军等六位法学学者和律师组织律师团为其提供法律援助。

"唯翻墙者得自由"

中国网络大量删除和陈光诚有关的微博或帖子,据海外媒体消息,陈光诚是经过缜密的几个月的计划,然后翻越他家的院墙,逃至外面。期间经历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和痛苦。

胡佳在网络上写下:"那是一座很高的墙,光诚跳下来就跌伤一条腿。每次尝试站起来就摔倒。几乎令人绝望。瘸着拐着他坚持着迎向自由。超过两百个大小的跟头。腿上充满了伤痕。才突破了封锁。唯翻墙者得自由"

"博讯网"披露,陈光诚此次出逃,除获得营救者的帮助,看守中至少一人良心发现,有意为陈光行放行。

封从德表示:"中国政府这么强大的机器,还是连一个盲人都看不住,这非常具有象征意义,很清晰的表达一个信号,就是黎明前的黑暗已经过去了。"

作者:吴雨

责编:李鱼

德国之声

评论

热门博文